台灣民間現在流行一句話:罵字馬上兩張口,一口吳敦義,另口金溥聰。由吳敦義擔任馬英九副總統候選人之後,一張嘴凸全台灣,以及金溥聰最近出訪時,一張嘴凸全美國來看,社會上傳為笑話的這種說法,看來不是沒有道理。
對於金溥聰在美國的火力全開,顯然是國民黨力圖搶佔蔡英文訪美的媒體版面,並引誘蔡英文主席上駟對下駟的選戰伎倆。但小英輕描淡寫一句:請馬總統好好管一下金先生,就化解了馬陣營混混式的叫陣。
負面選舉 馬政績乏善可陳
對於所有的執政黨來說,最佳的選戰利器就是施政的成績。但國民黨這陣子以來,上從馬英九本人,下至馬辦發言人,每天卻是砲口對準反對黨、口水四射,這種負面選舉的策略,透露出馬政府政績乏善、缺乏信心,更顯示對選情的評估,絕不是如國民黨對外宣稱的穩定領先甚至拉開距離。
但在口水的背後,在馬英九為金溥聰的言行公開背書,認為金沒有僭越體制之後,我們不得不嚴肅看待金在美國所丟出來的一些重要訊息,例如兩岸簽署和平協議的主張。詭異的是,如果像國民黨所宣稱的,推動兩岸簽署和平協議是國民黨十八全所通過的政綱內容(事實上也是),那為何這個舊酒在金先生於美國端上檯面之後,立刻引起外界軒然大波?這當然是跟人、時、地有關。
金溥聰放話 宣示政策意味濃
同樣一句「不排除簽署兩岸和平協議」的話,如果是由國民黨這次訪美團的團長曾永權副院長講出來,說不定連報紙的小角落都登不上,更不要說是報紙的頭版頭條。但由金小刀嘴裡講出來,那意義可完全不一樣,正因為他是總統的親信密友。而在時間點上,在總統大選的敏感時刻,尤其是專程訪美期間,要外界不去放大聯想也難。而金所選擇的放話地點,又是最關切台海情勢的美國,向國際社會宣示政策以及表態的意味,當然十分濃厚。
問題是,看似沒有新意的說法會引起爭議,當然是因為各界會合理質疑,尋求連任的馬英九會不會在當選連任之後,就開始推動兩岸和平協議的政治談判?而這樣的談判又會不會傷害到台灣的主權與利益?簡單講,和平協議的政治談判,是不是已經排入了馬英九連任之後的日程表。
馬金體制 說一套做一套?
正由於和平協議這項議題觸及了政治談判的敏感神經,逼得總統府發言人出面否認馬英九在連任之後,會有與北京進行政治協商的計劃。但馬金體制的操作,會不會又是說一套做一套?乃至於是黑白臉的角色扮演?外界絕對不能等閒視之。
近來,國民黨試圖用九二共識框住台灣前途的動作愈來愈大,加上共產黨在未來施壓馬政府進行政治談判也可能愈來愈急,此也勢必更加激化台灣內部的藍綠與統獨對立,因此重新檢視台灣社會對於兩岸關係基本看法與共識的必要性,也更為迫切。
蔡英文主席此次在美國智庫發表演說時,提到將台灣共識加以立法的看法,雖然僅是針對美方學者提問時的一項簡要回應,並非整場演說的重點,但其所透露出的思維與方向,的確值得吾人進一步思考。
蔡英文點出一項重點,那就是如何讓台灣的中國政策,更具有穩定性與可預期性,而不會動輒因為政黨輪替而出現重大轉折,更不會因為領導人的個人意志而獨斷獨行,也唯有如此,才會讓國際社會對台灣更具信心、更能放心。正如同美國國會在一九七九年所通過的《台灣關係法》一樣,清楚規範美國行政部門的對台政策,不致因為民主、共和兩黨的輪流執政,而出現重大的政策偏離。所以,如何把台灣共識的精神彰顯在未來對中政策的法律架構中,的確是一項值得深思的做法。
兩岸談判 須有明確法律規範
隨著兩岸交流互動愈來愈頻繁,各項協議愈簽愈多,馬政府動不動就以法律已有授權或無需修法為由,迴避立法及人民的監督與審查,幾乎是拿到了一張空白授權的支票。而在未來,尤其是可能涉及到兩岸政治談判議題時,其授權、程序與條件為何?顯然不能再繼續容許行政部門的權力毫無節制,必須有更明確的法律規範。
所謂將台灣共識加以立法,當然不是把這四個字或其內容單獨推動立法,而是把台灣共識做為對中關係相關立法的重要精神與原則。蔡主席舉美國的《台灣關係法》為例,其實很容易明瞭。《台灣關係法》反映了美國兩黨對台政策的基本共識,其中包括在缺乏正式外交關係的情況下,美國政府仍應給予台灣與其他主權國家同等的待遇;西太平洋(台灣)的安全與穩定,是美國的利益所在;美國政府必須提供台灣必要的防禦性武器等立法精神。
或許有人會說,目前已經有《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》,但問題是,此一條例的立法精神與規範內容,是否足以反映當前台灣社會的基本共識與政治現實?尤其是否能夠處理兩岸之間未來可能出現的政治談判?至於台灣共識的內容是什麼,當然不是民進黨說了算,更不是國民黨所說的九二共識,而是在立法過程中,透過對話、溝通與協商所凝聚出來的全民立場。如果不是透過民主程序所獲致的社會共識,恐怕都只是各說各話的政治語言,而建立在這上面的兩岸關係,恐怕也如同沙丘上的城堡,隨時有倒塌的可能。
(作者羅致政為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)
留言列表